危化品船舶成威胁长江航运安全的“移动炸弹”
2015/12/29 12:03:04
化工园区60多个,生产企业约2100家,生产运输的危化品达250余种。长江,作为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“黄金水道”,干线港口危化品年吞吐量在持续高速增长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沿长江调查发现,长江部分危化品运输船舶老旧且简陋,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资质良莠不齐,仓储和装卸等环节存在较多安全漏洞,危及长江航运安全。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坦言,危化品运输是威胁长江航运安全的“移动炸弹”,随时有被“引爆”的可能。只有提高监管能力,提高准入门槛和创新管理手段,“全覆盖”、“零容忍”狠抓危化品运输,长江生态环境和航运安全才有保障。
长江“化工走廊”绵延上千公里
随着“化工走廊”的发展,长江危化品港口和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增加。截至2014年3月,长江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,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年吞吐量达1.7亿吨,且仍在持续高速增长。
记者在三峡五级船闸看到,一级船闸闸室旁的平台上停着一辆消防车,近处锚地里,10多艘危化品运输船正准备过闸。长江上游最大的危化品运输公司重庆泽胜集团调度室经理杨泽胜说,尽管三峡船闸通过能力逐渐提升,但需要过闸的危化品船只增长更快,导致过闸等候时间更长。每天在宜昌待闸的危化品船舶有二三十艘,平均待闸时间近4天。
据记者了解,随着近年长江中上游地区大量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石化等产业,导致长江危化品运输量激增。宜昌、万州、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,加之南京、安庆、九江、武汉、岳阳等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,长江沿线逐步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“化工走廊”,化工产量约占全国46%。
长江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,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0多个,生产企业约2100家,生产运输的危化品达250余种,包括丙烷、丁烷、丁二烯等易燃气体类,原油、汽油、苯等易燃液体类,苯胺、苯酚、四氯甲烷等毒性物质类,硫酸、液碱、甲醛等腐蚀类。
湖北省港航局数据显示,湖北共有港口危险货物企业135家、泊位167个,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储存设施128个、27.16万立方米,码头装卸及仓储作业涉及危险货物货种30余种。据江苏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江苏沿江共有石化码头企业近百家,品种达到260种,其中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监管的危险货物储罐超过1200个,总罐容近500万立方米。
截至2014年3月,长江海事局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年吞吐量达1.7亿吨,且在持续高速增长。
虽然每艘危化品船经过三峡船闸前都要经过海事部门严格安检,过闸时还有消防车随行,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安全处处长周建武仍然无法高枕无忧。“为提高闸室利用率,危化品船实行集中过闸。一个闸室时常要挤进6条3000吨的油船,一旦出现爆炸、起火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周建武说,这些年过闸的危化品船越来越多,让人寝食难安。
一些企业只管赚钱不顾安全
部分从事危化品运输的船只老旧而简陋、部分危化品运输企业只管赚钱不顾安全、长江危化品运输存在监管盲区……一系列负面因素为长江航运埋下安全隐患。
其实,周建武的担心,并非杞人忧天。近年来,长江海事局、江苏海事局等机构实施了危险品船舶进出港申报、船舶动态跟踪、货物分类监管等一系列安全监管制度,加大了执法和检查力度,长江干线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船舶污染事故。但险情每年都有20余起,有的事故还引起社会恐慌。
“沿江化工企业铺天盖地,危化品运量水涨船高。这些船在长江上走,都是‘移动炸弹’啊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说。
2009年装有高锰酸钾、氢氧化钾等危化品的集装箱在三峡库区坠江,下游宜昌市一度启动环境应急预案,部分地区停水;2012年长江镇江段一艘韩国籍危化船
下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
©2025 橡皮艇网-橡皮艇资讯、橡皮艇知识网站 电脑版
Powered by iwms